本報訊(記者 李鶴)近日,周口市第六人民醫(yī)院接診了市民小李(化名)。他因失眠、煩躁,到該院早期干預科門診就診。
據了解,小李來自單親家庭,性格內向敏感。近期,他因面部燙傷留下的疤痕,被同學起了綽號。這使他產生了自卑心理,不愿與人交流,并逐漸出現(xiàn)煩躁情緒。
早期干預科主任魏海燕接診后,根據小李的癥狀和檢查結果,認為他處于抑郁狀態(tài),并為其制訂治療方案。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,小李的狀態(tài)得到了很大改善。
據介紹,起不良綽號、孤立同學等“隱性霸凌”行為可能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“孩子在遇到‘隱性霸凌’時,不要沖動生氣。冷靜的態(tài)度能展現(xiàn)內心強大,讓對方的行為難以得逞。要將這些經歷告訴信任的家人和朋友,獲取他們的情感支持,在親人的陪伴下勇敢面對問題。”魏海燕說。
魏海燕表示,孩子的家長應當向老師反映情況,詳細說明事件的經過,促進問題的解決。孩子要積極參加感興趣的活動,結交新朋友,擴大社交圈,減輕“隱性霸凌”的負面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