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記者 王吉城
“3月13日,我將受邀到鹿邑縣太清宮景區(qū)參加非遺項目展演,屆時會展示我們最新的產品……”近日,歐家棕編第八代傳承人歐玉柱在周口參加一場推銷活動后,興奮地向記者透露了他接下來的行程。
歐玉柱向記者展示了棕編技藝,還通過視頻介紹了他的棕編非遺工坊。工坊的展示架上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棕編作品:栩栩如生的螞蚱、靈動的蝴蝶、矯健的駿馬,仿佛將大自然濃縮其中。工人們熟練地擺弄著棕葉,神情專注。
歐玉柱告訴記者,歐家棕編起源于清朝嘉慶年間,已有200多年歷史。創(chuàng)始人歐家林到廣東經商時,把棕樹種植技術引入沈丘。農閑時,他用棕葉編兒童玩具和小動物給本村孩子玩,歐家棕編由此誕生。后經歐陽虎、歐杰三傳承,歐家棕編逐漸發(fā)展成一種棕編藝術。如今,歐家棕編已成為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。
回憶起與棕編的初次相遇,歐玉柱說:“小時候,長輩們用棕葉變出的那些小玩意兒,對我來說就像神奇的魔法,讓我著迷?!?/p>
歐玉柱自7歲起便一頭扎進棕編的世界,從最初被棕葉劃傷無數(shù)次,到如今能熟練駕馭各種復雜的編織技巧,一路滿是汗水與堅持。
棕編選材嚴苛,對棕絲的質地、色澤要求極高,且受季節(jié)限制。早期鮮葉編織易枯萎變形的問題,更讓歐玉柱絞盡腦汁?!盀榱私鉀Q這個難題,我嘗試各種方法,一次次失敗,又一次次重來?!睔W玉柱說。經過無數(shù)次試驗,他終于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棕葉處理工藝。處理后的棕葉編織出的作品可保存十余年。
非遺傳承之路荊棘叢生。家庭的熏陶加上前輩的悉心指導,讓歐玉柱逐漸成長為出色的傳承人。談及傳承困境,他說:“在這個快節(jié)奏的時代,愿意靜下心來學習傳統(tǒng)手藝的年輕人不太多。”但他沒有消沉,而是積極與學校合作,走進校園舉辦公益講座。
“看到孩子們好奇又興奮的眼神,我就知道這門手藝有希望了?!睔W玉柱在講座中不僅講述棕編的歷史與藝術特色,還現(xiàn)場展示編織技巧,手把手教孩子們編織。在他的努力下,越來越多的孩子對棕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
在創(chuàng)新發(fā)展的道路上,歐玉柱從未停歇。他積極參加各類非遺展演展示活動和學術交流會,與同行切磋技藝,不斷汲取靈感。他還借助電商平臺將棕編作品銷往全國各地,讓這門古老技藝走進千家萬戶。
2022年,歐家棕編非遺工坊在沈丘縣周營鎮(zhèn)成立,通過免費培訓累計培訓周邊群眾600多人,為非遺傳承注入新活力。2023年底,他的作品《五谷豐登糧倉》在“河南省第三屆民間藝術大賽”中榮獲“銅鼎獎”,這是對他多年堅守的肯定。
歐家棕編承載著歷史記憶與文化情感。在歐玉柱等傳承人的堅守與創(chuàng)新下,歐家棕編這一古老的非遺技藝將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,走向更廣闊的舞臺。②1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