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管繼平
“吾幼掛書牛角”,是齊白石成名后刻的一方閑章,記錄了他少年時放牛砍柴卻不忘讀書的舊時光。那時他的祖父不知道一個天才已經(jīng)誕生,還責(zé)怪他光顧讀書寫字,卻耽誤了砍柴正事。其實齊白石從小就是個另類,又經(jīng)胡沁園、王湘綺等名師指點,引燃他內(nèi)心的潛能。雖然齊白石大器晚成,但他的詩書畫印都是獨辟蹊徑,不走尋常路的。五十多歲的齊白石畫名漸起,“北漂”后卻常受同行之“打壓”,有不少文人表面與之周旋,私下卻嫌他木匠出身,低人一等,所畫的東西也是“野狐禪”。唯有大家出身的陳師曾,才具有容納天才的胸襟和賞識他的慧眼。
有道是“英雄不論出處”。齊白石衰年變法而一舉成功,實在是憑了天才的靈氣與雄厚的底氣,有些人總拿“木匠”說事,殊不知昔時的木匠,實在是社會中的高精尖人才,不論是蓋房起樓,還是架橋造船,都離不開木匠之巧手。所謂“匠”字也有高下之分,做得不好那是“匠氣十足”,做得好那就叫“匠心獨運”,齊白石無疑就是匠心獨運的天才。
記得有人曾說:“世上多一些天才自然是好事,如天才不幸都住在你隔壁,那一定不太妙?!币驗椋觳诺男袨槌3鋈艘饬?,也很難為常人所理解并適應(yīng)。齊白石既是個天才,也是個“直男”,他聰敏又直率,精細(xì)也認(rèn)真。當(dāng)年清華大學(xué)校長羅家倫隨陳師曾等人去齊家拜訪,剛進(jìn)大門就看到屏門上貼的潤格,等到了客廳又看到墻上掛著潤例,羅的心中頗有不爽,好像一路在提醒求畫不要忘付錢的意思。其實這就是齊白石“先小人后君子”的品性,他不善與人周旋,也不愿吃虧,所以只能把許多想法、規(guī)矩直接發(fā)在“朋友圈”里,讓你們自己看。那時沒有網(wǎng)絡(luò),齊白石就寫成啟事、告白、尺頁、白條,貼在門上、掛在墻上、登在報上,以讓朋友圈知曉?!芭笥讶Α倍际怯杏洃浀模迷谶@些白石的“白條”都成了文獻(xiàn),現(xiàn)在讀起來十分有趣。
“有為外人譯言買畫者,吾不酬謝!壬戌冬白石翁揖”,這大概是目前所見齊白石發(fā)的最早的一條“朋友圈”了。那是1922年冬,齊白石的畫該年于日本展出,大受歡迎,于是引來不少老外來拜訪求購,齊白石有點“飄”了,寫出此條掛出,就是阻擋一些中間人賺外快。有一張捷克藏家齊蒂爾在齊白石畫室的老照片,背后案桌上就有這幅告示的鏡框,很顯然,這幅字就是專給老外陪同者看的。齊白石1930年還寫過一條幅:“賣畫不論交情,君子有恥,請照潤格出錢?!本褪歉嬲]一些想白要白拿的朋友。還有一條更“詭”,就是他的一幅畫被來客順手拿走了,于是1932年初,齊白石又掛出一幅字稱:“去年將畢,丟去五尺紙蝦草一幅,得者我已明白了!壬申白石老人。”把這樣的字幅掛在墻上,既是一種宣示,也是一種攻心,白石老人的狡黠可見一斑。
有些告示僅貼在門上或墻上,白石還嫌不夠,他希望讓更大的“朋友圈”知曉,于是就刊登在報紙上。他曾寫過一條“老年人善忘”,說自己七十又二矣,獨能善忘。有時招呼工人,工人來了他卻忘了何事;收到家書要立馬回復(fù),隔夜就忘;朋友告知的壽誕哀悼嫁娶之事,往往待想起時卻已過了期,故乞諸君諒而恕之。這條啟事齊白石不僅寫了條子,還刊于《華北日報》的分類廣告上,說明他怕自己萬一不周到,預(yù)先做個聲明。
齊白石在“朋友圈”發(fā)得最多的內(nèi)容,就是拒絕提各式要求的人,諸如要減價、要加草蟲、要中介費之類,所以他有一條幅非常干脆寫了三點:“送禮者不報答;減畫價者不必再來;要介紹者莫要酬謝!”猜想他也是被纏得煩了,才痛下此狠語。他還掛過一斗方:“絕止減畫價,絕止吃飯館,絕止照相。”可見,他對討價還價的人深惡痛絕。
不過要論最“絕”的,還數(shù)這一聲明:“凡我門客,喜尋師母請安問好者,請莫再來!丁丑十一月謹(jǐn)白。”這應(yīng)是一條朋友圈“爆款”,齊白石寫此字幅時已七十五歲,而繼室胡寶珠才三十五歲正當(dāng)年,有些來訪門生或朋友別有懷抱,可能想“曲線求畫”,專與年輕師母套近乎,老齊看了心煩,只得怒喝一聲“打住”,以后你就甭來了!試想,這樣的告示掛于壁上,須是何等的率真、何等的可愛!
(摘自《新民晚報》)